Friday, 10 June 2016

Me Before You (2016)

好久沒有寫觀後感了啊。。
(這些日子你到底幹嘛去了?)

年初(還是去年底)看過預告片之後
剛好又遇到Kobo電子書的50%促銷有這本原著小説
折合馬幣也才不到30塊
於是就買來看看
不看則已 一看就欲罷不能
然後接連兩三個夜晚紅著眼眶入睡

偶然發現原著和電影的中文譯名很有趣
原著小説的中譯是《遇見你之前》
電影的中譯是《我就要你好好的》
是刻意的嗎?
明明是電影翻拍自小説
可是讀後感和觀後感卻又不是那麽雷同


《《《《《《《《《《《《《《  前方隨時有雷 --> 慎入  》》》》》》》》》》》》》》

英國小鎮的女孩 Louisa Clark,一個充滿希望與活力的年輕女孩,熱衷於她小小的生活圈,但時運不濟,她家境不好,學歷不高又無預警地被她打工的咖啡店資遣,需錢孔急的她無法拒絕地接下一份並不適合她、需要細心與專業技巧的工作:照顧一名四肢癱瘓的病人,成為他的全職看護。 
到了病人家中,她才發現要負責照料的是一名因為車禍導致全身癱瘓的年輕人William Traynor。Will 年輕英俊,學養豐富又多金,過去熱愛旅行冒險,熱情地擁抱生命,卻因為這場車禍讓他一蹶不振,變得自暴自棄又憤世嫉俗;生性樂觀的Lou 決定讓他看見人生值得活下去的每一個美好面向,為了讓Will 重新展開笑顏,Lou 使出渾身解數,兩人都因此得到出乎意料的收穫,重新找到人生與心靈的歸屬,而這個改變是兩人始料未及的。

書裏的 Lou 是那麽的率真、迷糊、
卻又心思細膩、内心敏感而脆弱
這一點我覺得 Emilia Clarke 把我心目中的 Lou
刻畫得很傳神而且到位
藏不住笑意的明眸皓齒
讓人覺得她真的像書裏走出來的一樣
光是用看的就會讓人覺得快樂

文字當中的 Will
車禍前是如此的自信甚至於自負、
似乎無所不能、熱情對待生命
車禍后變得狂躁、絕望、
甚至把自己封閉起來拒絕溫暖拒絕擁抱
(當然這是 Will Before Lou)
老實說 Sam Claflin 比我想象中的帥太多了
文字間的 Will 是很有魅力的
但是男人的魅力往往不需要體現在帥氣的臉龐上
不過話説回來
112分鐘的電影可以一直看著
連坐在輪椅上衹有頸部以上可以移動
都可以帥到掉渣的 Sam Claflin
我還嫌棄的話也未免太矯情了些 XD

蓉說:電影裏的背景顔色很漂亮
我説:
光是看著充滿英倫風格的城堡建築街道
再加上被好萊塢影片荼毒太久之後
再一次的聽見全片漂亮的英式英語
單是這兩點就不枉我兩次踏入電影院了
姐姐我對英倫風的迷戀真的不是一朝一夕了

劇情剪輯其實很合理
沒有看過原著的朋友也不會覺得突兀
演員之間是看得見火花的
不論是男女主角之間
還是主角們與家人朋友之間
互動得很真實很真誠
讓我坐在電影院裏看著大熒幕也會不禁微笑
平鋪直述的劇情很簡單
一如背景畫面的和諧安靜
讓人能夠定下心來感受簡簡單單的很純粹的愛
就算到了讓人揪心的結局
也衹會讓人默默地落淚惋惜
到了離開電影院前才會緩緩地舒出一口氣
平復自己都未曾察覺的悸動

看了第一遍之後
我一如往常地看看些影評啊花絮啊什麽的
才突然想起來(畢竟距離我看完原著有一段時間了)
小説里我覺得很重要的“迷宮”的劇情
竟然完全都沒有出現
不過這個好像是原作者同意抽掉的情節
迷宮劇情的存在其實可以很好地解釋女主角的個性
也可以很合理地讓 Lou 愛上 Will

還有一些小小的細節
比方說 Will 看見 Lou 和男友 Patrick 的互動之後
一些吃醋的做小動作的可愛幼稚
比方說 Will 和 Lou 之間的互動不時蹦出來的
讓彼此因爲在意對方而失神的瞬間
諸如此類的
其實如果要求電影劇情橋段都詳細地描寫
那真的就是吹毛求疵了
所以説原著里字裏行間的顔如玉莫過于此了

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核心
也正是這部戲上映以來引起很多爭議的議題
《安樂死》
不想知道故事結局的看到這裏真的就夠了
我説了我會放雷的

Will 其實在 Lou 來到他們家當看護之前
就已經承諾了父母親 6 個月的時間
6 個月之後他就會到可以合法安樂死的瑞士
結束自己已經生無可戀的日子
電影里 Lou 爲了讓 Will 重新享受生活
甚至重新考慮決定安樂死
安排了很多的節目、活動、旅程
當 Lou 和 Will 雙雙墜入了愛河
當 Lou 以爲 Will 已經重燃了活下去的希望
Will 還是毅然決然地來到瑞士
在父母親和 Lou 的陪伴下走完自己選擇的最後一程

可想而知在主流電影裏
這種形同鼓吹放棄生命
暗喻殘障比死亡更令人絕望的論調和結局
引起了很多殘障人士組織和衛道人士的討伐
甚至有和 Will 患有同樣疾病的女生
寫了一封公開信質問
"Dear Hollywood, why do you want me dead?"
説明自己雖然也是得了不治之症
但是仍然可以樂觀積極面對人生
而不像故事中的 Will 那樣悲觀地選擇結束性命

而事實上在小説裏其實著墨了很多比方説
Lou 很積極地去找一些forum找一些同病相憐的人尋求意見
在小説裏出現而電影中沒有出現的
Will 經過了多少痛苦掙扎才下定的決心
原著里傳達的信息其實仍然是普羅大衆能夠接受的正能量
衹不過最後的最後
Will 依然選擇了成全自己的那條路

話説回來我自己是覺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衹要能在選擇了之後能夠對自己負責就行
積極面對人生固然是可取的
但是面對疾病
即便是相同的疾病
很多時候很多狀況和案例都是南轅北撤的
如果真的有人選擇了一般大衆都認爲的最消極的做法
你真的能夠站著不腰疼的指著對方的鼻子指責對方懦弱嗎?

回到我一開始説的中文譯名的部分
如果站在 Will 的角度來看
《遇見你之前》表達的是愛的永遠讓人無法低估的偉大
《我就要你好好的》表達的是在愛了之後如何在殘缺里獲得完整

而在我看來
無論如何

《愛,都是對的。衹要你願意勇敢地去愛。》